1月上旬,管道局伊拉克分公司全力以赴加快马季努恩油田FCP气管线外输项目的设计工作。
就在上个月,壳牌公司和伊拉克国家石油建设公司几乎同时找到管道局议标,邀请管道局承担这条管线全线设计、4处定向钻穿越和部分物资采办任务。在中东等油气高端市场,管道局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奥秘何在?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战略转型!”管道局的回答响亮而坚定。
2013年,管道局全年修建管道7000公里,任务总量、建设里程和投产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高端业务收入占到全局总收入80%以上。从施工主导型企业到EPC总承包管理主导型企业,从低端市场和国内市场主导到高端高效市场主导与国内国际市场并重,管道局推进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步履铿锵有力。
战略制胜,抢占发展先机
2013年10月30日,江苏南通振华码头汽笛长鸣。管道局第一艘铺管船、同时也是中国石油最大的铺管船CPP601号起航,奔赴非洲承担坦桑尼亚海底管道项目,标志着管道局海洋管道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对以陆上管道建设为主营业务的管道局而言,意义非凡。
早在5年前,管道局就以超前视野推进企业战略转型,着力改变以低端业务和低效市场为主的局面。在产业发展上,管道局坚持“陆上海洋一体化”等四个一体化理念,突出核心业务,发展高端业务,开拓新兴业务,退出低端业务;在市场开发上,加快构建系统内外各占一半、国内国际各占一半的“两个半壁江山”市场格局。
特别是2013年,度过40华诞的管道局,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深化改革,高质量建成中缅天然气管道、中贵天然气管道等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和骨干管网,服务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跃上新高度。
对内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管道局充分发挥投资和薪酬等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向EPC总承包管理等高端业务转移,大力发展定向钻、盾构等特种作业业务,加快发展维抢修等技术服务业务,稳步发展海洋管道、LNG等新兴业务。与此同时,有序退出低端业务,管道线路标准化机组从2011年的148个减至目前的100个。
在进与退、取与舍的抉择中,管道局产业链实现升级。短短几年,EPC总承包管理对全局产业链的价值贡献率从30.9%增长到44.2%,单纯施工业务从27.4%下降到不足10%。各项业务间的互补与接替,更锁定管道局未来的续航能力。
对外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管道局建立健全任务分配、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全局开发市场的合力;不断创新市场开发模式,国内积极推广“一站式”服务、战略合作等市场开发模式,国外探索国家援助贷款、买方信贷等融资建设模式。全年中标合同额323亿元,系统内部、外部市场份额分别占到全局的54%、46%,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分别占到55%、45%。 “两个半壁江山”市场格局巩固,强化了管道局的抗风险能力。
特别是国际市场,基本形成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和中南美五大区域市场。其中,伊拉克市场开发全面开花,该国石油部特批管道局为优秀的石油工程EPC承包商,并主动向其境内国际石油公司推荐。去年,管道局还成功跻身壳牌全球分包商行列。
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
西气东输三线哈密至鄯善段管道,被业界普遍认为“代表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最高水平”。
在这段300多公里的管道上,管道局集成应用8项高端技术。例如将管道设计系数由0.72提高至0.8,开创国内先河,大幅节省投资1.6亿元;应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焊机,日最高焊接80道焊口;采用机械化液体聚氨酯等新型防腐补口技术,一次合格率高达99.9%,日最高补口比传统工艺明显提高……
作为管道建设的“国家队”,创新是管道局最鲜明的禀赋,也是管道局40年来不断壮大的内在基因。2013年,管道局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建设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益更优、智能化程度更高。
科技创新上,管道局取得10余项重大进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制定了0.8设计系数和D1422管道线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研发了可靠性设计校核计算软件,开展了X90/X100管件用钢、配套焊材、防腐工艺、三通弯管、吊装作业研究及试验,基本实现技术的系统化和工程化。
管理提升上,管道局持续加强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项目管理。2013年,管道局更是以ERP资源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和数据仓库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的全面覆盖和深度应用,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水平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2013年12月20日,管道局荣膺美国甲骨文公司“P6最佳实践全球大奖”,成为国内第二家、中国石油系统内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通过应用P6管理软件,管道局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明显提高,已从第2级的标准化级,跃升至第4级的可控制级。
一项项精品工程筑牢百年基业。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成功投产,管道局和其他兄弟单位一起,仅用14个月就高质量建成国内段,完成了外国专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3年5月12日,被称为“中国石油第一跨”的中贵天然气管道乌江跨越工程顺利贯通,风索安装和索夹安装等工艺在我国能源管道建设史上均为首创;而靖江—江阴成品油管道、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以及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崖门水道穿越,分别创造管径406毫米、711毫米、1016毫米定向钻穿越最长距离世界纪录……
作风转变,凝聚发展合力
2013年7月5日,管道局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老领导朱洪昌深情回忆,老管道人依靠“人拉肩扛、铁锹挖沟”建成八三管道的峥嵘岁月。40年来,管道人从未忘记管道报国的使命,继承发扬“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的八三精神,累计建成管道8万余公里,有力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贵州多雨,管道人为确保中缅油气管道按期建成,大雨现场等、小雨当晴天、晴天1天顶3天;在西气东输三线西段施工现场,管道人忍受着超过5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焊接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国段遇到管材清关难题,管道局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期投产,为C线快速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期,管道局按照党中央和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磨砺作风,带领员工干事业、谋发展。中缅管道EPC项目部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每月2/3以上的时间都在沿着管道跑。在云贵高原雨季来临前,他们一处处查看水工保护的实施情况,用双脚丈量管道长度,用双脚践行责任与担当。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管道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把员工群众当亲人,把员工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走亲连心活动,并派出5批、70名机关管理人员参加“赴一线察实情转作风树形象”学习实践活动,听民忧,解民难。
在新疆哈密百里风区,管道局将职业技能考核送到施工现场,解决一线员工抽不出时间参加局职业技能鉴定的难题,有效缓解工程进度与员工自身发展间的矛盾,得到一线员工的一致好评。
2013年,管道局积极推动“556”工程,“三位一体、联合机构、交叉任职、例会制度”的标准化社区管理工作模式,“平安型”矿区建设,440社区服务平台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为可持续发展凝聚强大力量。